在商业世界中,商标如同企业的无形资产,其归属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品牌权益与市场竞争力。然而,看似简单的商标归属,实则暗藏诸多陷阱,95% 被撤的商标往往都栽在以下这 5 大坑里。标头狮分享~
一、商标主体不明确
商标主体不明确是一个常见且棘手的问题。当企业在注册商标时,如果相关信息填写模糊,或者企业内部对商标归属存在争议,就容易导致商标主体难以确定。
比如,一家由多个合伙人共同创立的公司,在注册商标时,未明确规定商标归属于公司还是某一特定合伙人,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合伙人之间出现分歧,对商标的使用和处置产生矛盾。
这种情况下,一旦有第三方对商标提出质疑或申请撤销,由于商标主体不清晰,企业很难提供有力的证据来捍卫商标权益,最终极有可能导致商标被撤。
二、共有商标纠纷
共有商标在企业合作或品牌联合推广中较为常见,但也容易引发纠纷。当两个或多个主体共同拥有一个商标时,如果在共有协议中没有明确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商标的使用、管理和处置方式,就可能出现问题。
例如,A 公司与 B 公司共同拥有某一商标,用于联合推出一款产品。但在合作过程中,A 公司未经 B 公司同意,擅自将商标授权给第三方使用,这就侵犯了 B 公司对共有商标的权益。B 公司若因此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商标局在审查时,可能会因为共有商标存在纠纷且处理不当,而撤销该商标。
三、权利转移瑕疵
商标权利的转移过程需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和相关程序。如果在商标转让、许可使用等权利转移环节出现瑕疵,也会给商标归属带来风险。
比如,企业在进行商标转让时,转让合同签订不规范,未明确商标转让的具体范围、时间节点,或者未及时向商标局办理转让手续。
一旦原商标持有人反悔,或者出现其他纠纷,新的商标受让方可能无法证明自己合法拥有商标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商标局可能会根据相关规定,撤销该商标的转让登记,甚至撤销商标本身,导致商标受让方遭受重大损失。
四、恶意抢注隐患
恶意抢注他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未注册商标,不仅违背商业道德,还可能使抢注的商标面临被撤销的风险。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抢注与知名品牌相似的商标,企图混淆消费者视听。
例如,市场上出现过与 “星巴克” 相似的 “星巴客” 商标抢注事件。一旦原品牌所有者发现并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商标局经过审查认定为恶意抢注,该商标将被依法撤销。这种恶意抢注行为不仅损害了原品牌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五、与在先权利冲突
商标的注册和使用不能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如著作权、专利权、姓名权、肖像权等。如果商标与他人在先取得的权利相冲突,也可能被撤销。
比如,某企业将一位知名画家的画作作为商标申请注册,未经画家授权,画家发现后有权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商标局在审查时,若确认该商标侵犯了画家的著作权,将会撤销该商标的注册,以保护在先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商标归属问题不容忽视,企业在处理商标相关事务时,务必谨慎对待,明确商标主体,规范共有商标管理,确保权利转移合法合规,避免恶意抢注行为,尊重他人在先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陷入商标归属的陷阱,保障商标的稳定性和企业的品牌权益。
以上就是今天标头狮分享关于商标归属暗藏5大坑!95%被撤商标都栽在这的全部内容。
如果您需要进行商标转让、商标注册或进一步的帮助,点击https://www.cyolw.com/index/index?source_type=4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