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标领域,“撤三” 一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令众多企业心生警惕。简单来说,商标 “撤三” 指的是若注册商标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能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
这一制度旨在避免商标资源的浪费,鼓励商标的实际使用。但对于企业而言,一旦遭遇商标 “撤三”,该如何绝地反击呢?标头狮分享~
一、深入解读 “撤三” 规则,做到知己知彼
当企业收到商标 “撤三” 通知时,首先要做的是冷静下来,深入研究 “撤三” 规则。明确商标局对商标使用证据的要求,例如,用以证明系争商标不存在连续三年不使用情形的证据材料,需符合诸多条件:要能显示出使用的系争商标标识,明确该商标使用在指定商品或服务上,同时表明使用人身份(包括商标注册人自身及被许可使用人,且需证明许可关系存在),显示出使用日期且在自撤销申请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内,还要能证明是在《商标法》效力所及地域范围内的使用。
像达川区的严先生,在收到 “喜瓜子” 商标 “撤三” 通知后,在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的详细解释下,才对 “撤三” 规则有了清晰认知,为后续应对打下基础。
企业要清楚,一些看似在使用商标的行为,如商标注册信息公布、仅作为赠品使用、仅有转让或许可行为而无实际使用等,并不被视为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使用。只有精准把握规则,才能在应对 “撤三” 时找准方向。
二、积极收集使用证据,全力应对 “撤三” 挑战
一旦面临 “撤三” 申请,积极收集商标使用证据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梳理过去三年的业务活动,从销售合同、发票,到广告宣传资料、店铺招牌、产品包装等,凡是能体现商标使用的材料都要整理出来。
以 “魔利 MOLI” 商标被撤三为例,商标注册方就表示可以提供近几年的合同、广告、吊牌、店铺、产品等使用证明。此外,若有线上销售渠道,相关的网页截图、销售记录等也可作为有力证据。
对于许可他人使用商标的企业,除提供被许可方的使用证据外,还需附上许可合同等证明许可关系的文件。
企业在收集证据时,要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有效性,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将这些证据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及时提交给商标局。如果自身对证据收集和整理没有把握,也可委托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协助,以提高应对 “撤三” 的成功率。
三、强化日常商标管理,提前预防 “撤三” 风险
相较于事后应对,提前预防商标 “撤三” 风险更为重要。企业应增强商标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商标使用和管理制度。在日常经营中,持续、规范地使用商标,避免出现商标闲置的情况。
定期对商标的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确保符合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标准。同时,企业要密切关注商标动态,不仅要留意自身商标是否面临 “撤三” 风险,还要警惕他人恶意抢注与自身商标近似的商标,并及时采取措施。
例如,对于一些有潜在价值但暂时未大规模投入使用的商标,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小规模市场推广活动、参加展会等方式,维持商标的使用状态。
此外,企业还可定期对商标进行评估,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战略,合理调整商标布局,让商标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商标 “撤三” 虽来势汹汹,但只要企业深入了解规则,积极收集证据应对,同时强化日常管理预防风险,就能在这场商标保卫战中成功绝地反击,守护好自身的商标权益,为企业的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以上就是今天标头狮分享关于从商标“撤三”来袭!企业如何绝地反击?的全部内容。如果您需要进行商标转让、商标注册或进一步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