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活动里,商标转让看似是企业获取品牌资产、拓展业务的便捷途径,可实际操作中却布满了各种陷阱。不少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吃了大亏,今天标头狮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讲这些常见的 “坑”,并分享对应的避坑方法。
一、转让主体身份不明的坑
1、常见问题
(1)冒充注册人转让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身份文件,假冒商标注册人进行商标转让。企业要是没仔细核实,就会陷入骗局,不仅损失购买商标的费用,还可能因使用该商标面临侵权纠纷。
例如,某创业公司想要购买一个热门行业的商标,与自称是商标注册人的李某达成协议并支付了高额费用。但后来真正的商标注册人找上门,原来李某是伪造证件行骗,创业公司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还因侵权面临巨额赔偿。
(2)共有商标私自转让
当商标为多个主体共有时,转让需全体共有人一致同意。然而,部分共有人为了私利,可能会瞒着其他共有人私自转让商标。
比如甲、乙、丙三家企业共同拥有一个商标,甲企业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在未告知乙、丙的情况下,将商标转让给丁企业。乙、丙企业发现后,向商标局提出异议,该转让被判定无效,丁企业支付的转让款难以追回。
2、避坑指南
(1)多渠道核实身份
受让方务必通过商标局官网查询商标注册信息,与商标注册人进行面对面身份核实,必要时要求转让方提供身份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文件的原件,并进行验证。
(2)确认共有商标情况:受让方在进行商标转让前,要向转让方询问商标是否为共有商标。若是,需获取所有共有人同意转让的书面文件,并且核实文件的真实性,可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与其他共有人确认。
二、商标状态不清的坑
1、常见问题
(1)受让失效商标
商标可能因被撤销、注销或到期未续展等原因失效。企业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让了失效商标,前期投入的购买费用和后续的品牌推广费用都将白费。
曾经有一家企业打算进入新的业务领域,购买了一个看似合适的商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市场推广后,却被商标局告知该商标因连续三年未使用已被撤销。
(2)接手权利受限商标
如果商标处于质押、冻结等权利受限状态,未经相关权利人同意转让,受让方将面临巨大风险。
比如,企业 A 将商标质押给银行贷款,在质押期间,未经银行同意就将商标转让给企业 B。银行发现后,向商标局请求宣告转让无效,企业 B 花费的转让费用无法收回。
2、避坑指南
(1)全面查询商标状态
受让方要借助专业的商标查询工具,如商标局官网、第三方商标查询平台等,详细查询商标的法律状态,包括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存在被撤销、注销、质押、冻结等情况。
(2)要求转让方承诺商标状态
在签订转让合同前,要求转让方在合同中明确承诺商标不存在权利瑕疵,并约定若商标状态不实,转让方需承担的违约责任,以此约束转让方。
三、转让程序违规的坑
1、常见问题
(1)未依法申请
商标转让必须依法向商标局提出申请,经核准并公告后才生效。但有些企业为了图方便,仅私下签订转让协议,未履行申请程序。
例如,甲、乙两企业签订了商标转让协议后,乙企业便开始使用该商标进行市场推广。然而,在未完成商标局核准手续期间,甲企业又将商标转让给了丙企业,并完成了申请手续。最终,乙企业不仅无法获得商标所有权,前期的推广投入也无法得到补偿。
(2)提交虚假材料
在申请商标转让时,有些企业为了加快转让进程,可能会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申请书等材料。一旦被商标局查实,转让申请将被驳回,已进行的转让也会被判定无效。
2、避坑指南
(1)严格遵守转让程序
转让双方在签订转让协议后,要及时向商标局提交转让申请,按规定缴纳费用。可以委托专业的商标代理机构办理,确保转让程序合法合规。
(2)确保材料真实完整
转让双方要确保提交的转让材料真实、准确、完整,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在提交材料前,仔细核对申请书、商标注册证书复印件、身份证明文件等,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
商标转让过程中的这些 “坑” 防不胜防,企业在进行商标转让时,一定要保持谨慎,如果对商标转让不太熟悉,最好寻求专业的商标代理机构或律师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掉进坑里,让商标转让顺利进行,为企业的发展助力。
如果您在商标转让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咨询标头狮,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